院属各部门: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建行杯”第六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级比赛方案》已经学院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建行杯”第六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级比赛方案
2.2020年湖南财工职院“互联网+”创业团队基本信息表
3.2020年湖南财工职院“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评分标准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7月14日
附件1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建行杯”第六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级比赛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根据湖南省教育厅要求,我院拟定于2020年7-8月面向全院高职大专生组织举办“建行杯”第六届湖南财工职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湖南省大赛选拔赛。 一、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承办单位:公共课部 (三)协办单位:组织人事处、宣传统战部、教务处、学生处、评建督导办公室、团委、会计系、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电子信息系、汽车工程系、现代物流系、思想政治课部 (四)竞赛组委会 政委:党委书记高楚云 主任:党委副书记、院长戴旻 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何万能、副院长邓昌大、副院长胡智清、纪委书记戴芝芬、副院长李后生、副院长李新祥、副院长邹国珍、原党委副书记赵琼、原副院长戴前虎、党委委员阳文、党委委员张樱 成员:各处室系部主要负责人 二、参赛对象
会计系、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电子信息系、汽车工程系、现代物流系全日制高职专科在校生,或毕业5 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参赛项目中的指导教师须为在职在编教师(2020年6月1日前正式入职)。 三、工作安排
(一)比赛的整体组织、省赛项目遴选与比赛项目材料报送:公共课部 (二)参赛团队组建与指导教师安排:会计系、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电子信息系、汽车工程系、现代物流系、公共课部 (三)宣传报道:宣传统战部 (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学生处牵头,思政部、团委协助 (五)考核:组织人事处、招生就业处、评建督导办公室 四、团队组建
(一)每个参赛团队成员3-5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建议跨专业、跨系部组建团队,允许跨校组建团队。 (二)按省教育厅去年选拔赛原则(1/80),全院拟建580个以上团队参赛,每个学生限报1个团队。其中:会计系组建不少于200个团队,机电工程系、经贸系、电子信息系分别组建不少于100个团队,汽车工程系组建不少于50个团队、物流系组建不少于30个团队。鼓励多报,并合理安排项目组别与赛道。 (三)为提高团队项目质量,每个创业团队可指派1-2名教师进行指导。所有专业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实验技术人员特别是教授、省(院)教学名师、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学科专业带头人等高水平教师要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或开展师生共创。视团队项目需要,可聘请创新创业指导专家或行业企业精英提供专业辅导。 凡参加指导的教师按指导量计算课时: 1.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完成并上传580个创业申报评审书至比赛平台,每指导并上传1个作品按1个课时计算,合计580课时。每课时按学院副教授标准课时费25元计。 2.第二阶段:对推选出参加省级复赛(决赛)的7个优秀团队作品进行重点指导,每个团队作品计20课时,合计140课时。每课时按学院副教授标准课时费25元计。 3.暑假邀请七位评委进行作品评审及学生现场答辩指导课时,按每位评委12课时计,合计84课时。每课时按学院副教授标准课时费25元计。 五、项目要求
(一)每个创业团队须提交1个完整有效的参赛项目作品,并选择1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 (二)所有参赛项目内容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项目选择要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具体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六、参赛赛道
湖南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辟了五大赛道: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国际赛道、萌芽版赛道。根据实际情况,我院组织师生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的比赛。
(一)高教主赛道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比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要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0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全日制在校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注册未满3年(2017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股权不得少于10%),须为全日制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注册3年以上(2017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注册未满3年(2017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含)以上。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股权不得少于10%),须为全日制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4.师生共创组:参赛项目中高校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持股比例的只能参加师生共创组,并符合以下条件:
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参赛申报人须为全日制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师生合股不少于51%,且学生成员合股不少于10%。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宣传统战部、学生处、思政部、团委须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青春领航脱贫攻坚,红色筑梦创业人生”为主题,围绕做好社区创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制定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社区治理等多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项目类型须突出社会贡献和公益价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商业组。
1.公益组: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商业组: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的痛点问题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师生共创项目只能参加高教主赛道,不能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三)职教赛道
职教赛道仅限职业院校学生报名参赛。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在2020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高职高专全日制在校学生。
2.创业组。参赛项目在2020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高职高专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须参加创业组(不能参加创意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团队持股比例的项目,只能参加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不能报名参加职教赛道。
七、比赛流程
因疫情影响,本次比赛采用系(部)初赛、学院复赛(决赛)赛制。初赛由各系(部)负责组织,复赛(决赛)由学院牵头承办部门(公共课部)负责组织。 (一)7月13日前,各系部指定好比赛专项负责人,以及与学院牵头承办的部门(公共课部)对接工作的人员,组建参赛团队,落实指导教师。
(二)7月30日前,各系部自行组织好初赛。所有团队的参赛项目上传到湖南省教育厅指定的大赛专题网页(报名登录系统: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然后,各系部择优推选出2-4个优秀作品参加学院复赛(决赛)。并将参加复赛(决赛)的项目计划书(电子文稿、PPT)、比赛照片或视频等支撑证明材料发至指定邮箱,项目计划书纸质文稿(按学院评估资料要求排版打印)一份送公共课部办公室创业比赛专用盒。
(三)8月8日前,学院择时组织复赛(决赛)。
(四)8月11日——8月18日,学院按湖南省教育厅要求推选优秀项目进入省级比赛,并报送比赛相关材料。
八、考核与奖项设置
(一)考核要求 对本次大赛的进程与结果,组织人事处、评建督导办公室负责考核。 1.系部未组织初赛的,年终考评扣部门考核分0.5分,取消部门评优评先资格(参赛项目申报书残缺不齐、未上传到指定比赛网页的不计数)。
2.学院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纳入高校思政工作和脱贫攻坚考核评价内容,宣传统战部、学生处、思政部、团委负责宣传和组织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并整理汇总相关材料。该项工作同样纳入年终考评,未组织活动和未按时总结材料的,年终考评扣部门考核分0.5分,取消部门评优评先资格。 (二)奖励措施
比赛设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分别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
九、其他事项
(一)本次比赛是省教育厅对高职院校相关重点项目遴选和绩效考评、“双一流”项目遴选和经费分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评建等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也是学院按照上级指示精神,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各系部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好学院比赛方案要求。
(二)强化宣传引导。宣传统战部要以本次比赛为契机,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发掘近三年来在学院创新创业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典型师生进行宣传报道;各系部要依托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力量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积极动员学生报名参赛,扩大参赛比例。指派教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学生参赛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辅导。认真组织初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加快培养“互联网+”相关领域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三)以大赛为契机,强化专创融合和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加强与产业界、投资界的合作,鼓励师生共创,努力挖掘和培育优秀创业项目参加比赛,促进科技和赛事成果转化。 比赛联系人:公共课部黄新德、刘萍老师。
电话:13707341676,18397740015
比赛工作QQ群:567377132
比赛专用邮箱:1029202776@qq.com
附件2
2020湖南财工职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
创业比赛团队基本信息表
( )系(部) 比赛负责人: 工作人员:
附件3 高教赛道项目计划书评分标准 (总分100分)
一、创意组项目评审要点
二、初创组、成长组项目评审要点
评分标准:优秀:100-85分,良好:85-70分,一般:70-55分,差:55-0。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计划书评分标准
(责任编辑:公共课部) |